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几乎处处都有环卫产业的身影,从环卫设备到环卫服务,其与固废处理相关业务紧密相连。
第二,要彻底调整产业结构,全面缓解环境压力,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优先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转向,并以此作为助推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制度保障。最后,在环境传播中媒介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媒介本位转向受众本位,及时、准确了解不同受众的需求。

另外,智库还要发挥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网络舆论空间,对环境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信息的解读,以环境专家的专业和中立地位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媒体的角度,中国的大众传媒要进一步发挥出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力量,在全社会构建绿色的公共舆论空间。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愈演愈烈,只有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可持续治理,才能真正建设好我们的美丽中国。从智库的角度,中国要进一步加快环境智库的思想创新和舆论引导作用,根据现实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中国媒体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总体来讲中国的环保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执法力度还不够。传媒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受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需求水平和层次的分布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各种环境问题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规模,合理分配资源,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2017年1至8月,济南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4%,居山东省第一,税收比重同比增加80.6%,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正不断增加,以高耗能行业为代表的低端供给进一步减少,工业发展顺利实现了新旧动能的换道转挡。
环保部指出,借环保督查全面进行产业升级是新密市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原因。耐火材料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28.1%,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16.7%。同时,还有一些城市始终保持环保高压态势,严厉查处环境违法问题,严肃问责责任人。至今强化督查已经进行了近半年,一些城市的环境质量开始出现向好的趋势。
新密市的经济同样没有受到环保风暴的影响。据环保部透露,截至目前,济南市共查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5起,行政拘留5起,抓获违法嫌疑人员16人,立案236件,罚款875.4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239.5亿元,增长14.7%。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下简称强化督查)正在进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5.1%。在强化问责的同时,邯郸市印发《关于对散乱污企业及标准件企业偷排偷放非法生产实行公开举报的通告》。
行政拘留案件43起,行政拘留47人。环保督查未造成28城市经济大幅下滑事实真的如此吗?包括今天在内,环保部连续通报了一些地市的做法及相关调查数据。据环保部介绍,新密市借势环保督查,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
为确保散乱污企业清零整治和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环保部表示,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组织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对各项工作进行强化督导、跟踪问效,每天通报,定期调度,颁发流动红、黄旗。环保风暴之后,不仅经济没下去,空气还好了。

同时,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已完成54家企业的搬迁。不仅是邯郸市永年区,据环保部介绍,郑州市的二七区优良天数、PM2.5、PM1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位于郑州市前列。
从环保部公开的这一组数据看,显然,环保风暴并未使济南市的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一些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部启动持续一年的强化督查,目的就是为了改善2+26城市的环境质量。如此严厉的环保管制措施非但没有影响二七区的经济发展,反而今年前8个月,二七区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亿元,增长9.8%。永年区空气质量指数较5月份强化督查启动之前,除臭氧(O3)有所增加外,其余6项指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2)分别较5月份下降21.37%、31.0%、16.7%、7.9%、38.1%、35.7%。主要经济指标在经历了去年小幅回落的短期阵痛后,2017年全面回升。一种怪论始终未散,那就是环保督查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严肃问责有效传导环保压力针对强化督查,环保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政府联合出台了攻坚方案、量化问责方案等措施。增加值98.5亿元,增长4.9%。
据环保部介绍,截止目前,邯郸市已移送公安案件52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刑事拘留9人,批捕5人。9月15日至10月9日,环保部巡查组共核查前期整改的环境问题430个,已完成整改416个,占比96.7%
昨天下午,中德海洋塑料污染研讨会在岛城召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孙承君研究员和曲凌云研究员等跟德国莱比锡大学的韦韧博士和Wolfgang Zimmermann教授就海洋微生物系统如何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展开研讨。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关海洋塑料垃圾的首次报道在科学界并未引起关注,但随着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洋塑料垃圾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塑料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塑料垃圾正在破坏、威胁着海洋环境,更可怕的是,它已经开始渐渐地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估计,1997年有超过640万吨垃圾进入海洋,2005年每平方公里的海洋表面有超过13000件塑料垃圾,2006年这一数据为18000件。中德双方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孙承君研究员表示,中德双方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互访,共同开展针对海洋塑料污染与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增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莱比锡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加强双方技术上的交换和互补,特别是为充分了解双方国家研究和科研体系、最大化利用对方卓越的科研基础设施以及共同利用类似黄海近海海域这样的独有研究场地提供了方便条件,也为以后开展更长期有效的国际交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孙承君研究员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关注黄海生态和海洋微生物研究三十多年,从黄海等海区分离获得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资源,建立了我国近海海洋微生物资源库。
其中有132万~353万吨的塑料废品最终成为了海洋垃圾。因此,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塑料污染物对海洋微生物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他们的技术平台必将为未来展开的中德在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降解塑料垃圾的合作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海洋微生物尤其是放线菌类的多样性将为分离筛选全新的聚酯水解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利用提供新的参考。
通过对菌种功能筛查和定向研究,将所整理的资源分为生态环境益生菌 (光合细菌为主)、潜在药源菌(放线菌、真菌为主)、环境污染修复菌(例如石油降解菌)等类群并将资源信息上交国家海洋微生物资源平台。最近,他们和日本的一个课题组分别证实了利用分泌PET水解酶的放线菌株进行全细胞催化降解PET以及其他聚酯塑料可能性。
海洋微生物系统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以及整体生物地化循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PET占全球塑料产量的6.9%。塑料工业的发展在给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大量的废旧塑料垃圾不断产生。在过去的十年中,德国莱比锡大学生化研究所微生物与生物过程技术课题组专注于放线菌来源的聚酯水解酶的分离、表达、定向进化、降解机理分析以及水解酶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和其在其他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十数篇及申请两项相关专利,是微生物降解聚酯塑料领域的先锋团队。
黄海是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也是太平洋的边缘海。研发海洋微生物成治污神器德国莱比锡大学的韦韧博士表示,在众多海洋塑料污染物中,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各类食品包装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海洋塑料垃圾严重污染环境记者从中德海洋塑料污染研讨会上了解到,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以来,塑料的产量迅速增加。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成为全球塑料产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总产量的27.8%。
这些在海洋微生物方面研究的经验和资源将为未来和德国学者在这个领域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60%~80%的海洋碎片来自于陆地活动,且这些碎片中约80%为塑料,多数的海洋塑料碎片是经环境分解后的微型塑料,绝大多数直径小于5毫米。 |